7月28日,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副教授陈爱林与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研究团队联合研究的专题学术评论《Comment on “Ultrastructure reveals ancestral vertebrate pharyngeal skeleton in yunnanozoans”》(对“云南虫的超微构造揭示出其祖先脊椎动物咽骨”的评述)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该文对有学者2022年在《科学》发表论文的核心观点“云南虫是脊椎动物干群或原始脊椎动物”进行了剖析和否定。
云南虫是寒武纪时期澄江生物群和清江生物群的特有动物,被列入国内外多种教科书和百科全书。但云南虫独特的身体构型,其生物学属性,如眼睛、脊索等构造是学界长期争议的焦点。针对云南虫是否具有眼睛、脑、脊索和肌节等重要性状,陈爱林对采自云南澄江和宜良地区的单独保存的25件云南虫标本和4件群体标本进行重新观察,2019年开始与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团队开展合作研究,在2022年5月举办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上做了学术报告,提出云南虫非脊索动物的论证。
云南虫化石照片
2022年7月,有学者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发现云南虫类保存了脊椎动物“特有的”细胞级微观构造,进而推断“云南虫属于脊椎动物干群成员,属于原始脊椎动物。”
一年来,该观点在学术界引起广泛探讨。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合作研究团队认为,文章推理出该结论的科学逻辑存在问题,该结论主要建立在云南虫所谓的细胞级微观结构“证据”上,而刻意回避认真讨论云南虫器官系统上的宏观构造特征,这种思路与进化生物学的科学分类逻辑不符。为了科学的验证,联合团队对8000余枚云南虫类化石标本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和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发现2022年文章的实验结果无法被重复,其所谓鳃弓上观察到叠盘状软骨细胞结构实际上是由于化石埋藏保存原因所产生的错觉,所有的有机质无任何原生生物结构,整体非常均匀,并未发现能够支撑云南虫成为脊椎动物的所谓“串珠状结构”。利用贝叶斯谱系分析云南虫得出“脊椎动物干群”结论的特征矩阵明显存在诸多关键偏差。在对他们的矩阵参数进行仔细厘定和客观更正后,得出的修正结果是“云南虫在后口动物亚界谱系树中的位置低于低等脊索动物,与脊椎动物无关”。
作者简介:
陈爱林,威尼斯电子游戏大厅副教授、传习馆副馆长,玉溪市化石遗产研究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第二届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澄江生物群与早期动物起源与演化,已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PalZ、Arthropod Structure & Development、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地质学报》《古生物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7篇,编写学术专著4部,科普作品4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项。研究成果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作为申遗专家组核心成员参加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化石保护和申遗工作业绩入选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和新华网“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贡献人物(1998—2018)”提名奖,被人民日报称为“自然之子”。